始终坚持真学真信守初心

来源:云南省民族学会彝学专业委员会    时间:2023-11-08 16:47:06

  10月23日云南省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省委王宁书记强调,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答好“五道思考题”,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高质量开展好第二批主题教育,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成效。要把“学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始终,认认真真学好《习近平著作选读》等学习材料,学深悟透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果。——云南网10月24日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理论自觉。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就是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把这一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实际工作的强大力量。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开展中,作为第二批参学的成员应认真总结第一批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的先进经验,结合工作实际全身心投入到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活动中去,真正做到在真学真信中守初心。

  一、要在本次主题教育中学出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着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政治信仰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它是有血有肉的,展现在一个又一个奋战在一线的生动实践中。政治信仰,在夏明翰那里,是“饮头不要紧,只要生义真”;在陈树湘那里,是“誓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在孔繁森那里,是“咱是党的人”;在郑培民那里,是“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在任长霞那里,是“己不正哪能正人,心不公岂能为公”;在张桂梅那里,是“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正如马克思所说,“只要人民在心目中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就会显示出足够的勇气。”新一届中央领导上任仅一个星期,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去到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馆,追寻我们党的根脉,深情阐释“延安精神”,并重温入党誓词,强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要求每个党员“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生不渝”。这次主题教育,特别强调读原著悟原理,就是要引导大家原原本本地学、专心致志地读、细嚼慢咽地去感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做到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让广大党员同志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要在本次主题教育中学出以民为本的人民立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突出“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贯穿着鲜明的人民立场,体现了真挚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最多的是人民群众,比如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与群众一起过、一起干”“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开宗明义提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无论在基层、在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最牵挂的始终是人民群众,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工作,“时时放心不下”是习近平总书记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在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自己在地方工作经历时说:“我在地方工作时,逢年过节都得值班,生怕出了什么事。很多地方和部门的负责同志一到节假日就不见了,到外地去休假了。跑到那么远的地方怎么放得下心?一旦有个什么事怎么办?”安全连着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福祉,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大事。对百姓的安危冷暖,他时时牵挂、事事关心。在福建工作时,面对老百姓面临的“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在全国率先提出并亲力亲为整治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建立全程监管体系,打响了全国治理餐桌污染的第一战。习近平在谈及这项工作时这样说,“人民关心的事情就是我们关心的事情,人民群众不放心的事情、不满意的事情就是我们的过失所在!”在阿尔山哨所与哨兵一起执勤,井冈山与老乡一同打糍粑,梁家河为父老乡亲采办年货;湘西十八洞村提出“精准扶贫”,凤阳小岗村强调“改革要常讲常新”,重访兰考要求“为民服务不能一阵风”,甘肃定西指出“民生为上,治水为要”。习近平总书记俯身躬行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烙印着我们党与人民水乳交融的初心本色,闪耀着“民为根、民为本、民为天”的思想光辉。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做深做实调查研究,严格杜绝把“做了”当“做好了”、把“完成了”当“完成好了”、把“结果”当“效果”的现象,积极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从实际出发找点子、谋举措、定方案,确保制定的政策措施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三、要在本次主题教育中学出科学系统的工作方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这一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立足中国现实,贯彻知行合一,坚持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蕴含着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从总体上看清形势、看准问题,好比登高望远,自然一览众山小,也就能掌握战略制高点和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的宏大战略思维系统谋划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为“中国号”巨轮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比如,从“一带一路”倡议的远见卓识,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落子开局,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两翼齐飞到雄安新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横空出世,再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织就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锦绣春天。在战术上,强调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在根本性问题上不犯颠覆性错误,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兜住民生底线、严守生态环保红线、守住法纪高压线;强调问题导向,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强调精准施策,在乡村振兴上要抓好“七大举措”;强调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牵住了实现新时代历史性变革的“牛鼻子”;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为解决当今人类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而且占据了道义制高点。此外,还包括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凝聚“最大公约数”、一以贯之抓落实,等等。这些科学方法论,极具现实性、针对性、指导性。我们必须去真正学懂弄通、熟练掌握运用,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

  四、要在本次主题教育中学出奋发有为的担当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出发点都源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勇于负责的使命情怀和责任担当。2023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指出,我们党一路走来,能够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敢于担当、英勇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从梁家河回到北京后毅然放弃安稳的生活,主动要求下到县里,为基层老百姓做实事。早在陕北梁家河插队时,他就带领乡亲们打井、修淤地坝、修梯田、建沼气池,向着“一年四季能吃上玉米面”的朴素目标而奋斗。在河北正定担任县委书记,他扛着自行车一步一步蹚过滹沱河,走遍全县200多个村子,探索农村改革脱贫路。今天回过头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4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和人民,“以身许国”的家国担当。在党的十八后,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历史担当,面对复杂形势坚定政治定力,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突出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严峻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推动解决了许多曾经认为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到了许多过去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也是艰辛的、长期的、曲折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咛教诲、身体力行,为我们勇担使命、奋发有为做了最好的诠释。

  五、要在本次主题教育中学出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鲜明特色。讲认真、重实际、求实效的工作态度与作风始终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求真务实地指导和推动各领域实际工作各个方面,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要“重显绩更重潜绩”,发扬“钉钉子精神”,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等要求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弘扬实干精神。今年4月,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全党鲜明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主题教育中再次强调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加强调查研究,“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反对形而上学,培养善于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的能力,使思路、措施和方案符合各地实际需要、符合客观规律。

  (作者:毛志伟,系云南省民族学会彝学专业委员会)

责任编辑:焦鹏   效对:张莉   审核:郭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