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整版探讨: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3-02-06 22:28:17

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人民日报整版探讨: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图1)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06日 09 版)

  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怎样实现这样的贯通和融通,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本期学术版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编 者

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

商志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需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不断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贯通的内在逻辑。

  马克思主义始终以开放态度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

  一种思想体系的产生,需要从人类文明既有成果中汲取养分。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它贴近社会现实、映照实践经验、呼应人民意愿,同时始终以开放态度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构成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分别借鉴并发展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正是在前人取得成就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才站得更高、看得更深、走得更远。

  同时,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科学方法。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各国实际紧密结合、与时俱进,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也不能采取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的态度,必须在全面掌握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着力领会其思想精髓,运用其中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内在要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逐渐被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实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民族。这时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处理并解决好的重大时代课题,就是“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包容性和与时俱进品质。我们党在坚持“两个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沃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发掘、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丰硕成果。毛泽东同志用“实事求是”这一古语来概括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用“小康社会”来标识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江泽民同志提出“两个先锋队”思想,胡锦涛同志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范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境界。比如,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相结合,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倡导变革和开放精神时,讲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在倡导家国情怀时,讲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借鉴“天下大同、协和万邦”“天下一家”,来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这既让马克思主义充盈浓郁的中国味,又以唯物辩证法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鲜活的时代气韵。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贯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展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深厚文化底蕴。

  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新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承担起这一历史责任,就要继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推动二者贯通发展不断深化。

  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蕴含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中。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说到底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抓住根本、抓住核心、抓住实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让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成果、经典性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挖掘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让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华历史文化沃土,更加根深叶茂。

  持续推进贯通。我们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贯通的基本要求与有效途径,实现内容上的联结、方法上的契合、价值上的会通,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跃上新台阶、取得新成就。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

江 畅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求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马克思主义已经融入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一种社会意识,体现着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是非判断和基本态度,每个社会都有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体系。价值观念存在于人们内心,对于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作为、以什么方式生活具有重要影响。“日用而不觉”意味着价值观念具有长期性、渐进性、习惯性,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淀渗透、潜移默化,形成人们的内心认同并自觉践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独特价值观,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深远影响。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知行合一的实践观、为政以德的治理观、讲信修睦的道德观、革故鼎新的变革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等等,都渗透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精神,植根在中国人内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融相通。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中国人民接受和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思想文化基础。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许多科学性真理性认识已深入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比如,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等,这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已经被中国人民广为接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和精华,从而更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因融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而具有新的时代内涵。

  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主导的共同价值观念

  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贯通、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相融通,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同时,马克思主义又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本质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部分,支撑和影响着这个国家及其人民的价值判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是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主张一脉相承,如民生福祉的改善、公平正义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等等。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核心价值观都来自人民的实践,也都需要在人民的实践中发挥作用。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就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让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人们的思想、言论、行动,成为指引人们行为的理念。这对于进一步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主导的共同价值观念,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要在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人民心中闪亮。

  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融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相适应,才能变成“具体的真理”;同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相融通的价值观念也不再是抽象的观念,而是能够潜移默化地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供正确指引。

  推动深入人心。对于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有一个从认知到认同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已经有了广泛的认知和认同,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还需要久久为功。党的创新理论是时代的思想精华,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践问题产生的科学理论。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今天,就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更好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更好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

  促进知行合一。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融入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实现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是一个重要课题。从党和国家层面看,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强调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对于个人来说,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在知行合一上用功用力。

  (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学术随笔)

赵渊杰

  “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论述,从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维度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牢牢扎根、如何让马克思主义始终在中国牢牢扎根的重大问题,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

  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推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时代化,关键要在夯实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上持续用力,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完成本国家、本民族的历史使命紧密结合起来。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就是要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既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实践创新;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推动理论创新,进而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中国具体问题,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说到底是要让这一科学理论在中国人民心中落地生根。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结合起来,才能让马克思主义为人民群众所认同、所掌握,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群众基础。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结合新的时代要求提炼概括出一系列重大理念和思想。例如,吸收借鉴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等传统理念,创造性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传承弘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取之有度等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等等。这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赋予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内涵,使之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现实是历史的赓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是互为支撑、辩证统一的。只有不断夯实历史基础,深化对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才能增强人民群众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只有不断夯实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认同和信仰、掌握和运用,才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接续奋斗的历史主动精神,将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责任编辑:牛镛   效对:袁勃   审核: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