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NA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证研究

来源:人报头条客户端    时间:2022-07-12 13:30:26

  摘要:【目的/意义】意识形态工作影响国家认同、政党认同、宗教认同,意识形态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研究意义。【方法/过程】以“涉华报道”“涉华舆情”“涉华舆论”“意识形态”为关键词采集2021年5月1日-5月15日的新浪微博数据并进行数据整理,通过传播时间、网络声量、词云、情感倾向和社会网络分析图分析了舆情的吸引力、覆盖面、风格、情感倾向和良性互动,提出舆情引导的对策建议。【结果/结论】舆情引导需要采用技术屏蔽恶意负面报道;加强主流媒体宣传作用;设置议题引导公众舆论;强化鼓舞正向引导原则;培养一批群众意见领袖。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意识形态 舆情引导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Ideological work affects national identity, political party identity and religious identity. As an important means to safeguard national interests, ideology ha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Methods/Process]The sina weibo data of "China-related reports", "China-related public opinion", "China-related public opinion" and "ideology" were collected from May 1, 2021 to May 15,2021,and the data were processed. Through the spread time,network volume, word cloud, emotional tendency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diagram, the attraction, coverage, style, emotional tendency and benign interaction of public opin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are put forward.[Results/Conclusion]The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needs to adopt technology to shield malicious and negative reports; Strengthen the role of mainstream media in propaganda; Setting the agenda to guide public opinion; Strengthen the principle of encouraging positive guidance; We will train a number of public opinion leaders.

  Keyword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ideology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已经开启。人民日报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良传统,深化改革创新,加强队伍建设,改进宣传报道,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思想指南。习近平同志关于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原创性特征明显,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网络上存在不良社会心态倾向,矛盾的重点包括中国威胁论、消费主义论、反权威,这些价值观削弱了主流价值的引导力。意识形态工作的研究,成为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范畴的研究地带。曼海姆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1]可谓是当中翘楚,创造性建构以知识和社会关系为核心的知识社会学理论,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西方著作中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功能、特征进行描述,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关系有了基本研究,但是西方研究具有较强的政治目的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才使得意识形态理论走上科学。

  国内的研究中,《意识形态新论》[2]意识形态经过建构、传播、认同三个阶段,与新媒体舆情传播的产生、爆发、消亡阶段相吻合。建构层面,朱兆中[3]探讨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经历的曲折历程,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就。石本惠[4]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进行梳理分析,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经历了儒家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的演变。路爱林[5]分析了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的路径。李朝祥[6]认为意识形态有四个基本维度,分别是与时俱进、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理论联系实际、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长点;传统文化为底色、吸取政治思想为营养;以公民意识为基础、谋求政治共识最大化。传播层面,黄世虎[7]对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李海等人[8]认为意识形态传播机制要从生活化、话语表达、感性化机制进行分析。肖杨东[9]指出,中国意识形态的传播不能进行“脸谱化”解读,要通过组织或单位、教育、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程单剑[10]学习了拉斯韦尔5W模式的传播方式。认同层面,聂立清[11]认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坚持适度性、主体性、开放性的策略定位,认可、接受、赞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个体和社会机制两个方面进行了机制研究[12]。孔德永[13]提出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途径。姜地忠[14]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对策。

  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新媒体运用如火如荼,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信息的传递速度加快,促进了舆论的控制力,削弱了青少年的约束力。另一方面,西方世界凭借强大的媒体力量,掌握话语霸权,在新疆、西藏等问题上存在引导舆论的嫌疑,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至关重要。意识形态工作影响国家认同、政党认同、宗教认同,意识形态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国家安全重要保障,是维护执政执党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从舆情传播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舆情传播时间、声量、词云和情感倾向、社会网络分析图进行解读,分析舆情传播的过程,并提出舆情引导的对策建议。

  1 研究过程和方法

  本文采用集搜客软件进行微博数据的抓取,选择5月1日-5月15日的数据进行分析,选取“涉华报道”“涉华舆情”“涉华舆论”“意识形态”作为关键词,进行话题搜索,共搜集到1090条数据,如图1所示。其中截取字段包含关键字、条件搜索、博主头像、博主主页、博主是否认证、博文、博文独立网址、发布时间、发布终端、转发数、评论数、点赞数等字段。“意识形态”话题的舆情传播时间趋势图如图2所示,博主发文排行榜如图3所示,词云图如图4所示,情感倾向如图5所示,博主社会网络分析如图6所示,这些图片揭示了舆情关注的重点,舆情传播的方式,为舆情引导研究奠定了基础。

  2 舆情的总体概况

  意识形态的建构、传播、认同,需要通过战略策略、方针原则和方法措施等工作建设,需要加强理论的表达、话语的阐述,需要根据制定的路线方针来体现。遵照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切实开展意识形态传播工作。巩固和增强新媒体的受众注意力。

  2.1舆情的吸引力

基于SNA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证研究(图1)

图 1 “意识形态”话题的舆情传播时间图

  舆情的吸引力是指网络传播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关注话题的时间长,可以通过舆情传播时间图中的每日发文数量来判断。通常网络上会涌现大量、通俗、便捷的网络语言,每日发文数陡增,热度持续时间长,表明舆情吸引力高。舆情传播受到传播主体发文时间的影响,舆情传播会经历舆情产生期、爆发期和消亡期三个阶段,在黄金24小时内回复热点信息,具有较好的公关效果。“意识形态”话题于5月4日引起了部分关注,主要原因是菲律宾外交部于5月3日发表声明,对中国海警船在黄岩岛海域巡逻提出抗议。5月4日,中国外交部回应菲律宾高层涉华言论:搞麦克风外交只能破坏互信。5月14日“意识形态”话题达到了高峰,主要原因是外交部回应涉疆问题:反华势力自导自演政治闹剧只会自取其辱。话题引发的相关热度居高不下。

  2.2舆情的覆盖面

基于SNA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证研究(图2)

图 2 “意识形态”话题的舆情声量排行榜

  面对西方强势的网络话语议题设置,新媒体容易成为信息殖民的重要工具。当中西方面临相反立场时,报道的力度、效果和覆盖面至关重要。舆情传播受到传播主体的转发数、评论数、点赞数、发文数的影响。转发数、评论数、点赞数代表了影响力。发文频次高,其发文内容相对而言有更高的曝光度,受到的关注度相对较多。本研究采用数据透视表进行汇总后,采用网络声量进行数据统计。公式:网络声量=3*转发数+2*评论数+点赞数+发文数,网络声量最高的分别是澎湃新闻、波澜大地、思想火炬、马上评、环球资讯等。

  2.3舆情的风格

基于SNA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证研究(图3)

图 3 “意识形态”话题的词云图

  舆情传播受到传播的风格影响。对微博数据进行文本分析,通过词云进行展示,发现排名靠前的单词为意识形态、菲律宾、中国、言论、问题、涉华、外交部、高层、资本、海域、黄岩岛、外长、现在、脏字、海警、巡逻等。总体而言,词云显示结果主要集中在和菲律宾产生矛盾的黄岩岛事件,关键词用词较为负面激烈,需要引起警示。

  2.4舆情情感倾向

基于SNA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证研究(图4)

图 4 “意识形态”话题的情感倾向图

  运用情感词典统计情感得分,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话题,负面得分较高,表明意识形态工作有待加强,需要及时疏导情绪,改变公众态度。舆情工作要更好的发挥和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传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另外,通过文化感染,帮助公众达到形成正确的社会信念、社会情感和社会价值观的目的。

  2.4舆情的良性互动

  按照博主之间的互动行为,关注与被关注,制作共现矩阵,导入Ucinet软件中得到社会网络分析图,发现意见领袖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看出环球网、环球时报、中国新闻网之间具有较好的互动关系。舆情的良性互动包括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良性互动,还包括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大众的良性互动。舆情传播的意识形态虽然依托于虚拟平台,但本质上是中国现实社会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虽然有时候传播的内容与主流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但是仍然需要实现网络和现实社会的有机契合,应该实现与主流意识形态、主流媒体的良性互动,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媒体服务于现实社会。

基于SNA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证研究(图5)

图 5 博主社交网络分析图

  努力营造平等互动、开放包容的语境,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有关意识形态内容的解读和建设方式,使之成为更易理解和传播的高水平意识形态,让受众明确现实社会意识形态规范在网络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博主间的联系,表明了舆情所处的语境。应该加强意见领袖之间的联系,为舆情引导作良好背书。

表 1 “意识形态”话题排名前十的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

基于SNA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证研究(图6)

  按照度数中心度进行排序,排名靠前的是环球网、中国新闻网、环球时报、新华社、澎湃新闻等;按照接近中心度进行排序,排名靠前的环球网、中国新闻网、环球时报、新华社、澎湃新闻;按照中介中心度进行排序,排名靠前的是环球网、新浪军事、观察者网、李檬萌-、英明神武井架工。

表 2 “意识形态”话题排名前十的结构洞测量结果

基于SNA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证研究(图7)

  意识形态话题的结构洞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有效规模代表了减去非冗余因素后,形成结构洞的高可能性;效率代表了低重复性;限制度小于1,代表了不受控制程度高,运用结构洞的权力和能力高;等级意味着多大程度上围绕行动者展开。处于结构洞位置中,决定了信息的流动传播与权力大小。环球网、中国信息网、环球时报、观察者网、新浪军事是占据结构洞最佳位置的节点,需要重点关注。

  3 舆情引导的对策建议

  社会网络分析对节点关系和网络结构进行测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了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内容。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对舆情传播进行了测度,提出舆情引导的对策建议。

  3.1技术屏蔽恶意负面报道

  网络上丰富、繁杂、低质量的信息使青少年淹没在信息海洋中,加大了信息管理的难度。对网络内容提供者、网络内容传播、网络内容本身的控制难度加大,需要加强网络监控手段和管理制度。在社会思潮的不断交锋过程中,要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安全监管是必然手段和趋势。建设主流意识形态,需要对大众传播媒介实施不同程度的干预和控制,这种干预和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反映社会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坚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除了学习理论外。运用技术手段屏蔽恶意负面报道必不可少。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舆论风向,优化网络环境、净化网络空间,需要及时筛选出情感倾向负面,危害阈值较大的、传播范围较广的言论进行屏蔽,还网络空间一片净土。

  3.2加强主流媒体宣传作用

  传统方式是通过外交途径和政府主导的文化交流来传播和推介先进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受众和影响力非常有限,新浪微博为意识形态走出去提供便捷渠道。中国不仅具有世界上数量最大的网民规模,而且有建设网络强国的明确目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部署、提高国际话语权,需要积极参与新浪微博的舆情传播过程中。微博内容的同质性较高,限制了不同层次的意识形态传播效能。官媒需要跟随人民的关注重点,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实践创造,积极回应新浪微博中人民关注的热点话题,解释好重大理论问题,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重大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提供更多流量给主流媒体的账号,尤其是粉丝众多的新媒体账号,让优质内容更多暴露于公众面前,建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意识形态认同。

  3.3设置议题引导公众舆论

  舆情引导就是通过媒体的传播途径,影响公共舆论的性质和方向,改变公众对事物的态度,进而影响人民的行为,使得公关舆论朝着有利于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的方向发展。“被要求”“被教育”“被塑造”引发逆反精神,“制造同意”则是一门政治艺术。媒体的议程设置可能并不能左右信息传播者的思维,但是能够将问题纳入受众的关注范围,引发普遍思考。议题设置是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及时调整议题设置,通过对舆情传播的词云图进行网络传播风格验收分析,于无形中变主动要求为自主认知、自主选择、自主评价、自主控制和自主调节,是舆情引导的重要一课。

  3.4强化鼓舞正向引导原则

  在舆情引导中首先要强化鼓舞士气的正向引导原则,网络成为网民社会心态的反映以及网民情感宣泄的阵地,因此要强调正向引导,将网民的焦点转移到对事物的客观认识和积极解决上,要具有建设性、客观性和倾向性。正向引导要做到有理有据有节,要创造宽容的舆论环境,重视矛盾和情绪的削减,防止偏激情绪和不良社会心态导致危害社会稳定的舆论危机产生。具体举措有制定网络舆情周报、月报,及时报送舆情情况;建立舆情应急预案,制定严密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加强主流媒体的建设;建立专业的网络舆论引导团队,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实现性,对负面信息进行积极引导。

  3.5培养一批群众意见领袖

  最大力量汇聚新媒体力量、弘扬正能量,需要大力扶持类似@环球网@中国新闻网@环球时报等意见领袖。意见领袖需要注重发文时间、发文频次和发文内容,在黄金24小时内回应热点问题,发文频次适当,依照转发数、点赞数和评论数来调整发文频次。根据词云和社会网络分析图来调整发文内容,做到主动发声、经常发声、巧妙发声。培养一批意见领袖,使得弘扬正能量的意识形态的声量高起来。通过社交网络分析,可以分析出传播主体的语境,建议网络大V之间加强互动,唤醒“沉默的大多数”。目前,政府微博和思想教育微博数量偏少,各地区微博数量发展呈现严重不平衡的状态,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欠发达地区微博数量多,省会政府的微博比地级市政府的微博多,总体而言,各地方政府的微博数量存在偏少现象。政务公开是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其透明程度高和传播方式快有利于国家的合法性建设,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传播阵地建设,注重建设理念和方式的创新,切实加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吸引力,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卡尔·曼海姆, 曼海姆, 姚仁权.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J].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2]童世骏:《意识形态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朱兆中:《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11).

  [4]石本惠:《论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及其整合的功能》,社会主义研究,2006,(2).

  [5]路爱林:《社会转型时期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的路径选择》,求实,2009,(7).

  [6]李朝祥:《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建构的基本维度》,社会科学家,2014,(9).

  [7]黄世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分析》,政工研究动态,2009,(1).

  [8]李海、范树成:《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新机制的建构》,求实,2014,(9).

  [9]肖扬东:《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形成、特征及其传播路径,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1).

  [10]程单剑:《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模式的演进——从 5W 模式到“+”系统论模式》,商业时代,2013,(6).

  [11]聂立清:《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策略定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12]聂立清:《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实现机制探析》,领导科学,2014,(4 中).

  [13]孔德永:《当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构的有效途径》,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6).

  [14]姜地忠:《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研究》,吉林大学,2009.

  作者简介:陶易,女,1991,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

  (供稿单位: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0)

责任编辑:刘涛   效对:张莉   审核: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