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大数据推进智慧社区共治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H市F社区的实践分析

来源:人报头条客户端    时间:2022-07-12 10:45:42

  摘 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对智慧社区作出了战略部署,要求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完善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H市F社区为贯彻落实全面深化信息化的目标,以产业化运作+平台支撑的模式进行智慧社区的共治模式创新。对智慧社区的治理与发展提出建议:完善合同项目制度,破除产业化运作壁垒;实现居民诉求信息的融合,提升居民自治程度;建立时空大数据,实现社区治理由被动应急到主动预防。

  关键词:智慧社区产业化;时空大数据;科学模式;社区治理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1。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2。智慧社区的建设为创新社会治理、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治理能力提供了方向。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3提出加快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推动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建设。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试点工作》4要求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城市推广应用。智慧社区的治理需要未雨绸缪,既要符合智慧社区的经济发展趋势,同时要匹配智慧城市的战略需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5要求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完善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立网上社区居委会,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H市F社区为贯彻落实全面深化信息化的目标,提出以产业化运作+平台支撑的治理模式,建立将社区重点工作、居民需求及社区发展水平紧密结合现代智慧社区治理模式,为新时代背景下智慧社区的治理模式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一、文献回顾

  (一)智慧社区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智慧社区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信息化服务,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小区管理自主化、公共便民服务多元化等目标,促进社区健康可持续发展6。有关智慧社区的研究,学者们分别从五种角度进行分析。从价值的角度出发,陈立文7等人认为信息技术融入智慧社区,能够优化办事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完善政府服务方式,实现政府、企业、居民等相关主体的共赢;从功能角度出发,庞宇8探讨了发现、预判、控制智慧社区的风险和突发事件的技术手段;从理论角度出发,对智慧社区的概念及特征9进行分析;从实证角度出发,对智慧社区中居民满意度进行分析,探讨建设发展历程及推进策略;从目的角度出发,对智慧社区的讨论出现了以信息技术为主和以人本理念为中心的分歧,前者将智慧等同于信息技术,后者更关注社区内居民的生活感受。张鹏10认为信息技术的嵌入是智慧社区治理的手段而非目的,只有回归治理本身,实现社区善治,增进居民互信,重塑社区共同体,才是智慧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的归宿。

  (二)智慧社区治理模式的相关理论

  关于智慧社区治理模式,存在三种研究视角。从功能角度出发,探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社区治理行动主体的治理模式11。闫臻12提出自上而下的科层制嵌入与横向联系的扁平化合作的治理模式。邵兴全13等人探究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角色重构与制度安排,高红14等人提出社会组织融入社区治理路径;从实施途径出发,从理论角度出发,吴子靖15等人提出共同体视域下的功能整合社区治理模式。熊光清16等人提出将多中心理论与协同学结合起来运用于社区治理的一种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案,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协同作用。有关智慧社区的模式研究分为两类,分别强调信息化建设以及强调社区治理的行动主体、实施途径,两者兼而有之且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邓沁雯17等人建立了较为创新的智慧社区的治理模式,从技术支撑、治理主体与治理行为三个视角探讨智慧社区治理的实现路径,美中不足之处是未能从宏观视角观察智慧社区的发展现状,对智慧社区进行前瞻性建设研究。

  二、智慧社区的现实困境

  F社区是省级行政中心所在地,级别为H市第二个街道级社区,社区内人口众多、成员结构复杂增加了治理难度,社区调整治理范围、改变治理结构,由原来的街道-社区两层的治理结构转变为社区一层治理结构,实现扁平化治理。F社区建设智慧面临的基本三项问题,一是缺少节能环保的前瞻意识,二是缺少提供精准服务的能力,三是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缺少节能环保的前瞻意识

  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③中指出,贯彻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建筑设计理念,推进技术传承创新,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国外智慧社区的研究积极倡导节约能源,有关能源、水资源管理的研究非常丰富。Mahmood,D.18等人提出了基于共享经济建设的智慧生活用电方式,以技术手段减少智慧社区中用电量。通过建立多代理管理的社区福利配电中心,用于优化、分配和管理智慧社区的电量系统能耗,为社区居民选择最佳的电力储量系统,最终实现了节约成本、节省电力和环境保护的目标。Ghofrani,A.19等人更进一步提出将社区规划考虑在内的新型智能电网模型。以传感系统、通信网络和计算组件进行仿真模拟并建设近零能耗建筑,保证建筑使用者舒适性前提下,综合能源需求量、能源市场价格,根据供应商和消费者需求提供相应电力,形成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双向满足的智能电网模型。尽管深圳已开展绿色建筑试点工作,实现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动态监测,但社区层面仍然缺少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绿色建筑、能源利用、水系统、垃圾处理系统在社区层面上仍停留在理论层面,社区的规划应当先采用3D模拟技术,合理规划建筑的空间分布、光照面积、通风性能、温度耗能,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设节能环保型社区。

  (二)缺乏提供精准服务的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20要求增强社区信息化应用能力,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运用社区论坛、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引导社区居民密切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探索网络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目前各地社区纷纷开展信息化工程,开通政务微博、推进微信治理、运用社区移动客户端来推送社区信息和搜集居民诉求信息,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对外发布信息,缺少融合居民诉求信息的意愿,导致提供精准服务的能力不足,居民参与度和满意度降低。图书馆机器人21的使用,为图书馆资源定位、推送、定制、管理和提供精准服务创造条件,馆内的机器人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居民信息判断居民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基于多源融合22的组织方案,对信息源数据的采集与融合,为用户决策提供支持。社区治理同样需要将多源居民诉求信息进行融合,将居民意见纳入社区治理决策,提供满足居民需求的精准服务。

  (三)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北京市应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3中指出,加强基层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加大基层应急设备设施建设力度,抓好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预警工作。社区遭遇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区安全事件四类突发事件。“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与“12·9连云港车间爆炸事故”为应急管理敲响警钟,突发事件的不当处理会导致事件的变异和放大,危及居民生命安全和社区稳定。日本在应急管理方面作出诸多努力,提出自助、共助、公助的理念,认为应急管理不能自上而下推行,社区作为前哨应当承担更多应急管理事宜,推进广泛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的应急管理。社区规化设计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等措施预防洪涝灾害,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需要定制应急管理模块,通过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多源信息推送,包括居民风险教育、各类灾害预报等内容,定期进行模拟演练以加快应急响应,提升社区韧性24。

  三、智慧社区的治理模式——产业化运作+平台支撑

  国外注重培养社区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化运作,如Gander,B.25等人认为智慧社区应当重视商业化治理。智慧社区的发展速度和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应当通过鼓励创业的方式刺激当地的社区教育、居民就业和居民娱乐来促进社区和谐。可适当利用信息基础设施来改进安全、卫生、医疗等公共资源,但不应过分强调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应当通过动员社区居民对未来的憧憬和共同愿景来营造商业环境。Cui,Y.26等人探索了智慧社区的社区服务生态系统,构建了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智能社区系统模型和体系结构,对上游供货商、物流、服务提供商和社区居民进行管理,构成了智慧社区的社区服务生态系统。国内智慧服务的产业化运作在智慧服务领域已初现端倪,尽管智慧养老产业化进展迅速,但仍未达到一定的覆盖率。智慧社区治理的多阶段从社区规划到应急管理均可实现产业化运作,以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作为产业化运作的支撑,推动社区治理的体系建设和现代化建设。

  (一)智慧社区的治理路径——产业化运作

  政、产、学、研、用、资是是一个协同网络,主体之间彼此相互协同,构成复杂系统27。在全链条式产业化运作中,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有利于信息共享,政府要加快建立平台共享机制28。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的建设以融合居民诉求为主,围绕提供智慧服务形成的各部门间协同办公,产业化运作模式能够完善合作管理机制。

时空大数据推进智慧社区共治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H市F社区的实践分析(图1)

图1 产业化运作的实施图

  智慧社区的治理路径是全链条地产业化运作,将政、产、学、研、用、资结合起来实现智慧社区的现代化治理,如图1所示。政府为智慧社区提供政策下达、制度保障、市场监管和资源分配打通壁垒,实现产业振兴。资本通过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方式来活跃市场,调节智慧社区治理的财务运作。产业负责建立创业基地,通过申请专利、承接项目来经营运作。大学提供人才培养,注重科学研究。研究机构与大学、产业三者之间关系密切,传统观念中,大学负责人才培养,研究机构负责申请专利与申报项目,产业负责工业化生产。当前环境下三者之间职能有重复与交集之处,大学、研究机构、产业均可通过申请专利、申报项目来获得资金回报。区别之处在于高校偏重于学术型项目,企业以实践项目为主,研究机构是两者之间的过渡阶段,为产业输送人才,为大学提供就业渠道。研究机构

  孵化产业,产业与研究机构实现技术转换。用户包括社区居民、社区党委、社区共治理事会、社区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大学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社区社会组织则可为大学填充素质课程授。产业化运作的中心始终是用户,智慧社区治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居民需求,创建宜居社区。

  (二)智慧社区的治理平台——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

  以产业化运作+平台支撑的治理模式,将政、产、学、研、用、资结合起来,以供应链的形式实现上、下游的合作治理、共同治理,全方位打通阻碍智慧社区治理中的壁垒,避免信息不畅导致的重复办公和资源浪费,提高服务效率。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的实施图如图2所示,发挥任务派遣、沟通桥梁、辅助决策的支撑作用。

  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是整合了社区规划、数据融合、时空大数据、数据管理、智慧服务、应急管理六项功能的迭代式更新平台,社区规划是智慧社区建立的初始阶段,按照社区规划功能建设智慧社区的基础设施,结合探头、车载视频、手持视频、传感器、通信设备、卫星定位等监测设备全方位搜集各类设施的基本信息,便于第一时间修补、巡查、处理事务,对接基础设施区域内居民诉求,保障社区居民自治的权益。对社区内居民诉求进行数据融合,建立时空大数据,对数据进行生命周期管理,最终按照智慧城市体系标准提供智慧社区服务,本文中结合《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29及相关资料,选取8项作为智慧服务的基本标准,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中提供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最终根据居民对智慧服务、应急管理的反馈,重新进行社区规划并改进后续服务,为智慧社区建设迭代提供改进空间。平台上会提供政、产、学、研、用、资全链条产业化运作接口,为协同办公提供数据支撑。

  社区规划功能利用遥感影像、实景三维模型和人工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实现3D展示社区建成图像,模拟社区规划设计。社区内的建筑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办公楼、工厂、睦邻中心、学校等建筑,社区内的设施包括通讯设施、WiFi覆盖的信息基础设施、水电管道设施、绿化基础设施、垃圾箱等设施,社区规划功能根据模拟建筑外观的光照效果、通风效果、建筑周围人流量情况,为建筑和设施提供具备前瞻性的空间布局方案。

  数据融合功能实现多源居民诉求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该功能从网格化平台、热线平台、微博平台、微信平台、移动客户端收集居民诉求信息,全方位融合居民真实诉求,提供精准的智慧服务。网格化平台为网格员主动搜集的信息,其中网格员由专职、专业和兼职人员组成,专职网格员为承担具体网格化治理任务的专职工作人员;专业网格员指街道在编在岗人员;兼职网格员由职员制、老党员、退休干部、楼院组长等成员组成。热线平台、微博平台、微信平台、移动客户端是居民反馈信息的重要媒介,将多源信息融合起来才能还原居民的真实需要,避免信息的遗漏和失真偏离居民需求。

  时空大数据功能以高细粒度的时间、地理空间信息、居民诉求信息、运动轨迹等维度建立数据库。以地图形式将社区内基础设施作为数据标记,通过时间、空间、属性建立时空大数据,结合人口库、法人库等数据库扩展数据维度,最终实现的效果是跟随时间序列变化,以可视化形式显示社区内居民诉求、智慧服务、运动轨迹等动态演化过程。时空大数据的共享和信息联动,能够解决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是消除部门壁垒、强化政府职能的重要手段30。

  数据管理功能是指对数据进行生命周期管理,从数据的创建、收集、整理、分析、利用以及清理删除整个过程进行周期性管理,按照标准的数据存储格式与操作规范进行数据定期管理维护。科学的数据管理,可节省数据存储时间、减少操作难度、避免数据冗余节约存储空间、降低因操作不当产生的无效数据、提升数据分析利用的效率。实现对历史数据的快速检索与追溯、对实时数据的更新与迭代,对未来数据的预测与判断。

时空大数据推进智慧社区共治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H市F社区的实践分析(图2)

图2 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的实施图

  智慧服务功能中主要提供八种服务,分别为精准扶贫、就业保障、医疗卫生、智慧安防、智慧政务、智慧生活、智慧养老、智慧文化。精准扶贫服务的目标是对社区内特殊群体进行精准的帮扶救助;就业保障服务的目标是对失业、未就业居民提供就业咨询、就业培训、职业推荐、职业规划,解决再就业问题;医疗卫生服务为居民提供相关医疗保障,建立健康档案;智慧安防服务为居民进出提供智慧门禁与安全防范服务,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信息通报;智慧政务服务通过智能化终端简化政务流程,改进基层公共服务方式;智慧生活服务提供各类衣、食、住、行生活服务信息,改善居民社区生活;智慧养老服务通过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服务、心理慰藉、社会交往等服务;智慧文化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教育服务,定期举办教学、培训、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精神生活。

  应急管理功能提供模拟演练、信息监测、决策支持、启动预案、舆情疏导、信息上报、部门协同、知识管理等选项辅助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社区需要定期进行模拟演练,提升部门协同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监测设备对重点区域进行高密度、广范围的监测,到达安全警戒线后自动预警。决策支持选项会预计突发事件的伤亡范围与舆情热度,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启动预案选项根据以往的惯例和经验提供解决方案。舆情疏导选项会通过多源发布信息,疏导突发事件造成的恐慌情绪。信息上报选项用于信息上报,部门协同选项用于多部门协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知识管理选项用于总结突发事件中的经验和教训,形成建立韧性社区的知识库。

  四、智慧社区治理的实践——F社区的案例分析

  H市F社区是省级行政中心所在地,级别为街道级大社区,现有工作人员79人,辖区面积118平方千米,拥有人口7.8万,规划人口22.5万。F社区在建设阶段通过项目合同的方式,政、产、学、研、用、资全链条产业化展开合作,为F社区打造了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将辖区521个天网工程探头、538个居民区探头、130部移动手持视频、3台车载视频、4类视频系统等融入平台,辖区内各类设施资源以及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均收录至网络地图中,实时显示管理人员定位、居民诉求融合、智慧服务、应急管理等信息,实现了一张地图网尽社区事务,实现信息化与网格化有机融合,便于日常工作的指挥调度,推进智慧社区治理新进程。

  以F社区的菜市场为例进行说明,菜市场主要服务两个大型回迁小区及周边部分商住小区约6万余人,产业化运作打通政、产、学、研、用、资全链条,政府资助项目,产业参与项目实施,大学输送人才,研究院研发专利,社区党委、居民、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治理,资本激活市场,共同打造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科学治理为依据,探索智慧社区共治模式。

  F社区的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中集成了社区规划、数据融合、时空大数据、数据管理、智慧服务、应急管理功能。社区规划阶段对菜市场的内部布局如窗户位置、内部装潢、摊位摆放等进行综合考量,优先考虑消防器材摆放位置与安全通道的设计,呈现出采光良好、美观合宜的室内设计。使用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中的社区规划功能以前,由于不能明确埋在地下的管道、电缆位置,在对建筑和设施的维修和重建工程中容易破坏管道、电缆,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产生一定安全隐患,而且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使用社区规划功能以后,按照3D模拟图建设,明确了建筑和设施的定位,一来减少后期维修和重建时对各种管道设施的破坏;二来在建筑和设施上添加监测设备,监测空气质量、耗能情况、光照强度、物品位置变动情况、物品损坏情况,并将监测结果反馈至社区规划功能界面中,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治理;三来提前模拟设计,有利于全方位考虑社区的综合性能,如对绿色建筑的要求、抗洪涝灾害的要求、适合老年人居住的要求,可实现建成节能环保、空间布局合理、抗风险性强的社区,达成质量、效率、效果的突破,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为居民提供优质居住环境。

  数据融合阶段将多源数据进行整合,实时分析居民诉求,不断推进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时空大数据阶段会集成时间基准、空间基准、人口库、法人库等多维度数据,实时显示社区生活的客流量信息和运动轨迹。数据管理阶段对数据建立目录、索引,制定数据存储、管理、删除的规范操作,按照数据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智慧服务阶段对每家商户建立“一户一档”追溯机制,实现商品上下供货商的统一安全管控。食品检测室提前检测商品质量,当商品过称时候,商户显示屏会显示商户经营许可信息、菜价信息、质量检测信息等相关信息,菜市场支

  持线上购买和线下送货上门服务。使用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中的智慧服务功能以前,社区事务由网格员巡查上报、居民拨打热线平台为主,居民了解社区事务的信息来源单一、社区治理参与度较低。使用智慧服务功能以后,增加了微博平台、微信平台、移动客户端的有效使用,通过多平台发布社区便民生活信息,如菜品、菜价等信息,针对个性化需求如订菜、送菜上门等需求提供精准服务。从多源渠道搜集居民诉求信息,并及时予以处理,不断提升和改善服务质量,居民意见得到了采纳,参与度显著提升。

  应急管理阶段会显示突发事件量级和突发事件分类,以红色警报、橙色警报、黄色警报、蓝色警报表示由强到弱的突发事件量级,突发事件分类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区安全事件四类,社区应急管理功能界面中有模拟演练、信息监测、决策支持、启动预案、信息上报、部门协同、知识管理等选项。模拟演练选项会定期提醒社区开展突发事件的演习,提供突发事件的模拟场景,宣传应对突发事件的救援和求生知识。信息监测选项会通过探头、传感器、物联网设备等各种监测设备跟踪风险项目。决策支持选项会以可视化形式呈现风险程度,如根据人群密度、场所的实际空间、场所的布局等数据推算特定区域内人群聚集风险程度,预测突发事件的伤亡范围和预计造成的舆情热度,如图3所示。

时空大数据推进智慧社区共治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H市F社区的实践分析(图3)

图3 应急管理功能界面

图片来源:根据F社区应急管理功能界面绘制。

  启动预案选项能够从知识库中调出类似的突发事件先例,寻找最佳应对方式,并显示易燃易爆物品位置、消防栓位置、安全出口位置为安全疏散提供推荐路线图。预案的作用是提前理顺突发事件的体制机制、提供切实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解决方案。舆情疏导的作用是通过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多源方式发布救援信息、疏导情绪、事件进展,避免因信息不畅导致恐慌情绪蔓延,造成事件形态变异上升。信息上报选项会将突发事件给反馈给上级部门。部门协同选项能够结合各部门实际工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知识管理选项将记录和总结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存储至知识库并生成新的预案,为应急管理增添新的案例详解和应对方式。使用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中的应急管理功能以前,菜市场吵闹破旧,人群混乱,极易发生各种冲突,造成消防问题和公共安全问题,使用应急管理功能以后,对空气中粉尘浓度、人群聚集密度进行实时监测与预警,实现了被动应急到主动预防,有效降低安全风险。

  五、智慧社区的治理启示

  为贯彻落实全面深化信息化的目标,提升智慧社区建设的节能环保,提高智慧社区服务的精准程度、提升智慧社区的应急管理能力,F社区采用产业化运作+平台支撑的治理模式,运用时空大数据推进智慧社区共治模式创新。总结F社区的经验,发现智慧社区治理产业化运作趋势渐显,推广过程中的重点是需要以合同项目的方式完善社区治理机制。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建设中的重点是对多源居民诉求信息的融合和建立时空大数据。如缺少对多源居民诉求信息的融合,会导致居民诉求的失真。缺少建立时空大数据的功能模块,则不能形成社区事务动态演化机制和预警机制。

  (一)完善合同项目制度,破除产业化运作壁垒

  目前社会组织入驻社区大多采用公益合作的形式。为调动社区治理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积极性,实现智慧社区的共治,实现产业化运作,应当在平等、协商、合作的基础上,推进合同项目的方式完善社区治理机制以破除制度障碍。合同项目围绕居民需求出发,将居民紧急需求转化成项目形式公开招标,拓展社区服务的外延。按照服务类别和紧急程度立项,经过公开招标、资格能力认证后可参与招标、专家组成委员会进行评审、确定承接方并进行公示、招标完成后进行监督评估等流程,确保项目的权责分明和实施效果。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能够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和服务智慧化发展。

  (二)实现居民诉求信息的融合,提升居民自治程度

  目前大部分社区收集居民诉求信息主要两种方式,网格员在辖区范围内主动采集上传的数据和居民拨打的热线平台数据,通常未涉及到对微博平台、微信平台、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数据的融合。新媒体在当前环境下的运用如火如荼,居民通过多源渠道发表意见的方式成为常态。缺少对微博平台、微信平台、移动客户端数据的融合会导致居民诉求信息的遗漏和失真,降低了居民参与自治程度的比重。智慧社区既需要开通多源服务终端,全方位服务居民,同时也需要实现多源数据融合。

  (三)建立时空大数据,实现社区治理由被动应急到主动预防

  时空大数据以时间、空间、属性建立数据库,属性包括运动轨迹、交通数据、气象数据、遥感数据等维度,结合人口库、法人库,最终呈现的效果是按照时间序列的推移,将社区生活呈现在一张地图上展示动态演化过程,能有效降低交通拥堵、自然灾害等问题造成的危害。建立时空大数据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以统一的时间基准和空间基准协调数据共享,实现人、事、地、物、情等精准定位,能够在历史长河中追溯往昔,记录当下事物发生的运动轨迹,亦可为未来的应急管理提供安全预警,实现社区治理由被动应急到主动预防。时空大数据的共同建设与开放获取,能够整体解决居民需求,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六、结语

  智慧社区的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对于智慧社区的研究应当体现在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F社区探索了产业化运作+平台支撑的治理模式,有效改善社区的节能环保、提供精准服务能力、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信息化辅助手段补充了线下社区治理活动,通过标准化流程减少社区工作量,通过多源融合居民诉求信息并予以及时反馈提升智慧社区参与度。在未来的研究中,将更多发挥人的积极性,围绕社区居民需求,不断开展提升居民参与度的相关研究。

  对智慧社区的未来进行展望,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顺应新时代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科技、文化等手段,构建权责明确、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社区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未来社区是在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上,让社区居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

  2 汪碧刚:《制度因素对社区治理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568份问卷数据的分析》,《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11期, 第52-58页。

  3 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_政府信息公开专栏,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3/14/content_8713.htm

  4 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http://gk.nasg.gov.cn/data/201711/t20171129_399969.shtml

  5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_相关报道_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2/27/content_5153411.htm

  6 汪碧刚、王永健:《新经济背景下智慧社区的服务与运营》,《人民论坛》2017年第32期, 第76-77页。

  7 陈立文、赵士雯:《智慧社区运营管理体系及平台构建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当代经济管理》2018年第08期, 第37-42页。

  8 庞宇:《智慧社区应急管理的创新模式》,《电子政务》2016年第09期, 第104-109页。

  9 朱琳、万远英、戴小文:《大数据时代的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研究》,《长白学刊》2017年第06期, 第118-124页。

  10 张鹏:《智慧社区公共服务治理模式、发展阻碍及整体性治理策略》,《江淮论坛》2017年第04期, 第70-76页。

  11 陈伟东、吴岚波:《行动科学视域下社区治理的行动逻辑及生成路径研究》,《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1期, 第41-48页。

  12 闫臻:《城市社区组织化治理:自上而下的科层制嵌入与横向联系的扁平化合作》,《人文杂志》2018年第05期, 第120-128页。

  13 邵兴全、胡业勋:《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角色重构与制度安排研究——基于多元合作治理的分析框架》,《理论与改革》2018年第03期, 第157-168页。

  14 高红、杨秀勇:《社会组织融入社区治理:理论、实践与路径》,《新视野》2018年第01期, 第77-83页。

  15 吴子靖、顾爱华:《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功能整合》,《行政论坛》2018年第04期, 第100-105页。

  16 熊光清、钟园园:《多中心协同治理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以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社区治理经验为例》,《学习与探索》2018年第05期, 第38-48页。

  17 邓沁雯、王世福、邓昭华:《城市社区智慧治理的路径探索——以佛山张槎“智慧城市管家”为例》,《现代城市研究》2017年第05期, 第9-15页。

  18 Mahmood D., Javaid N., Ahmed I., Alrajeh N., Niaz I.A., Khan Z.A., "Multi-agent based sharing power economy for a smart commun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 vol. 1(2017), pp.

  19 Ghofrani A., Farzan F., Swartz J., Mahani K., Balasami N., Ansari P., A. Jafari M., "Cyber-Physical Simulation of Energy Smart Communities", 2016, p.

  20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_中央有关文件_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7-06/12/content_5201910.htm

  21 初景利、段美珍:《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服务》,《图书馆建设》2018年第04期, 第85-90页。

  22 童旺宇:《OPAC系统中面向用户决策的图书信息多源融合》,《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年第06期, 第93-100页。

  23 应急文件-首都之窗-北京市政务门户网站,http://zhengce.beijing.gov.cn/library/192/33/50/438650/1555461/index.html

  24 廖茂林、苏杨、李菲菲:《韧性系统框架下的城市社区建设》,《中国行政管理》2018年第04期, 第57-62页。

  25 Gander B., Lazenby B., Duffett C., Richards G., Hoddenbagh M., Kristmanson M., Dusome R., Linkletter S., Cohn S., "Ottawa: Rise of a Smart Community", in Vinod Kumar T. M. ed. Smart Economy in Smart Citie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Research: Ottawa, St.Louis, Stuttgart, Bologna, Cape Town, Nairobi, Dakar, Lagos, New Delhi, Varanasi, Vijayawada, Kozhikode, Hong Kong, Singapore, Springer Singapore, 2017, p. 79-107.

  26 Cui Y., Li H.,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operty Service Enterprises Constructing Smart Community", in Cha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9, p. 732-738.

  27 吴卫红、陈高翔、张爱美:《“政产学研用资”多元主体协同创新三三螺旋模式及机理》,《中国科技论坛》2018年第05期, 第1-10页。

  28 陆岷峰、葛和平:《基于“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的网络金融生态圈构建研究》,《兰州学刊》2018年第02期, 第142-150页。

  29 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导标准_规范性文件_北京市密云区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_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http://zfxxgk.beijing.gov.cn/myq11S064/gfxwj22/2014-04/10/content_336625.shtml

  30 党安荣、甄茂成、王丹、梁军:《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进程与趋势》,《科技导报》2018年第18期, 第16-29页。

  作者简介:陶易,女,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

  (供稿单位: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0)

责任编辑:宁振泽   效对:乔雪   审核:钟鸣